Alan Ip

最受歡迎文章

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

聽英語的技巧

非英語人士和英語人士交談的其中一個最大問題,就是對方說得太快。一要回想對方剛才所說的話,就漏掉了現在的對話。

這個問題以中文為母語人士尤其普遍,因為中文是要一字一字地說出來的,相反英文有許多輕聲,很多時有些字是很難聽到對方發音的。

例如:She would have been my girlfriend if I made the move on her. 在正常對話中,"She would have been" 會很快地讀完,"my girlfriend"是重點,會讀得比較慢。



在後邊的句子 (if I made the move on her),通常也會讀得較快,但速度比較正常,不像 "She would have been"。

對一些英語底子比較薄弱的朋友,明白"would have been" 的用法當然重要。

事實上明白這個意思不難,最重要是要多聆聽,把意思深深地刻在腦內,而在快速對話中不用思索就已明白當中說者的用意。

第二步,是對方可能不是說出你理想的句子結構,因而令你的理解力降低。

語文千變萬化,除了一些普通的日常對話如"How are you?","I live in Kowloon" 等等,很多時在不同的情況/埸合,都會出現一些比教難理解的句子。

這可能牽涉說者口音、句子快慢、聽者英語聽力和句子結構的問題等等。

所以聽英語的時候,不要嘗試把每一個字都記下 (例如之前的例子,She would have been),注意力(即主要記憶力)應放在重要字眼上。

還有,不要太拘泥於句子結構。須知道我們從少學的英語很多時都是書面語,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用,句子結構與變化也會有頗大的差別。

李小龍的著作"截拳道"中,提出的一個境界就是 "Be water"。

意思就是,不要記著書本上或對方的招式路數。要融會貫通,當然要有充足的技巧/知識,但不要嘗試去"死記",因為你一"死記"就會大大降低你的應對能力。在快速的格鬥中這樣如同自掘墳墓。

所以要"Be water",靈活運用知識,不要太多"去想",多運用感受和相信自己的潛意識。

英語對話當然不像格鬥那樣,但同樣的原理也是可以應用的。太多的"去想"只會令自己聆聽理解/反應能力降低。

當然,這也是建基於聽者的英語能力,假若聽者根本不用理解該字的意思,再多的聆聽技巧也幫不了多少。平日的練習是必須的,但方法才是重點。

記著,英語常用字不多,多聽有用教材(之前文章有建議)就是最快令聆聽理解能力迅速提升的方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